
汽车品牌格局,汽车品牌格局分析


汽车行业三大三小总体格局是什么?
“三大”指一汽、东风、上汽三大轿车基地;“三小”指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广州标致三个小型轿车基地。
“三大三小”作为80年代末期我国大力发展轿车工业的主要战略之一,75阶段后期,中国汽车有了一定的发展,上海经过6年的时间和德国大众谈成,桑塔纳和百姓见面。紧接着,北汽和克莱斯勒搞了个切诺基,天津一汽和***搞合作生产,广州和法国标致搞SDK,重点还是要保三大。
三大三小的发展战略
为了抑制盲目发展趋势,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要求,对原来的轿车发展方针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需要根据我国轿车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已确定的“三大三小”轿车项目要区别情况,量力而行,不能齐头并进。“三大三小”中要优先考虑“三大”的发展,“三大”要确保一汽、二汽。
汽车行业三大三小总体格局指的是国内汽车市场中排名前三位的汽车品牌(大),以及排名第四至六位的汽车品牌(小)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1. 按照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大汽车品牌分别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长安汽车,它们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高,成为了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
2. 排名第四至六的三小品牌分别是: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它们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长中,正在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
3.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这或许会对三大三小总体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手机格局的今天是否将是汽车格局的明天?
对于合资汽车用户而言,相信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借助外企的技术,才能实现国产汽车的的技术进步,而国内汽车行业的基石总会是这些外国企业。然而有没有读过魏源的「海国图志」呢?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两个概念: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与结果,也是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曾经的国产汽车的技术基础确实比较薄弱,原因无非是工业发展的起步节点较晚,而这一阶段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了「工业3.0」的阶段。其概念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为自动化、模块化、良品率等领域的飞速升级。可以说这一阶段只有依靠这些先进技术才能快速成长,所以国产汽车也必须借助外企的成熟技术才能获取学习的平台。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发展达到了过渡节点的「工业3.5」阶段。概念可理解为物理世界的虚拟具象化,通过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实现对设计、计算、生产的效率与精度的指数级提升。可以说达到3.5标准就等于坐上了技术技术的“高铁”,越过3.5就能与曾经的逆向产品达到同一高度;因为技术的升级是有阈值的,现阶段还没有达到接近或突破物理学范畴的“技术爆炸”层级,所以学生也可以达到老师的水平了。
汽车工业是重工业的核心,重工业是国家柱石。所以工业技术的发展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战事一起必然会很被动;要知道这些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车企,在关键阶段已经能够以烤面包的速度打造坦克、步战车、救援车、医疗车甚至战机等等,这就是发展汽车工业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核心:工业4.0时代在2015年前后基本完成升级,至此实现了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信息通信技术模块集成以及车辆良品率的倍数级提升。「自主品牌·国产汽车」至少有部分核心企业达到了这一水平,所以在主流的快销车领域已经实现了反超诸多外企知名品牌;这一评价绝对是有据可依的,不论在内燃机领域还是在电驱领域,优秀的国产汽车出口海外也已经是常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9340.html发布于 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