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董明珠的汽车品牌,如何看待董明珠的汽车品牌问题
董明珠的汽车卖的怎样?
董明珠的汽车销售表现出色。她是中国家电巨头格力电器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于2018年进军汽车市场并推出了自主品牌“小蚂蚁”。这款电动汽车以其高性能、高品质和先进的技术而备受瞩目。
小蚂蚁在销售初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董明珠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精神,使得小蚂蚁汽车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得以崭露头角,并且未来的发展潜力令人期待。
不造空调造汽车,董明珠的汽车掌握核心科技了吗?你怎么看?
谈起董明珠造汽车就必须谈珠海银隆新能源,我相信像董明珠这样位置的人投资肯定不会盲目。本人分析有三点: 一是银隆新能源钛酸锂技术与其他汽车动力电池相比,其同时具备安全性,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是锂电业界公认的优势,唯一的劣势是能量密度相对偏低,把它用在汽车上按现行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讲,是其短板。但这一点被一些人夸了,银隆造每款高档车型都首先投放北京市场,包括多款“仿古铛铛车,18米双层客车”等,而且都是重要地段线路。北京市这样做主要是把高安全等因素均衡考虑的。二是,其实董明珠看中的更是银隆钛酸锂的储能优势,银隆收购美国奥钛之前,奥钛的储能技术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了几十年,在军民应用领域优势独特,这不是本人瞎吹,信息我都可查到。而我国处于实验阶段,银隆都参与了,而且是国家或863***项目,张家口,深圳都有,可查。据说145规划国家要发展。三是,董明珠说银隆钛酸锂技术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就是看中这个技术及其带动的产业是朝阳产业,而且技术挖掘潜力很大,只是人与人的发展眼光不在一个层面上而已。
补充一句,银隆收购的美国奥钛钛酸锂核心技术是全球公认的新型锂电池技术,是领先技术。
提振《中国制造》不但需要大家去宣传,去说,更重要的是大家要行动起来。
董明珠做电动汽车前景如何?
虽然不知道董明珠做电动汽车的前景会如何,但是电动汽车的前景一定会很好,如果说过去的20年属于房地产,那么说未来的20年属于新能源行业一点也不为过,但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简单地从股市层面来看,新能源概念在未来的几年内一定会反复炒。
其实很多大佬都已经在布局,与其说王健林,刘强东等联合董明珠造车是看中董明珠的能力,倒不如说都想进来分一杯羹,所以上个月刘强东在宣布京东进出北京的货车两年内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优先***购了“自家”的珠海银隆,包括远遁美利坚的贾布斯,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牌打的也是新能源汽车,当然贾布斯可能想玩的更高大上一些,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无人驾驶。
最近好像珠海银隆爆出了身陷欠款官司的负面新闻,并且2017年销售额仅仅80亿与300亿的目标相去甚远,似乎只能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解释,不过在现在这种几乎招招致命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哪个企业的成功突围不是历经九死一生。
【最后,知道为什么希望大家都点赞评论么?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各位记得阅后点赞是我这的潜规则啊,对了,点一下就行,别点两下啊,哈‘哈’哈‘哈’】
董小姐当年网上对她都是负面评价时,在朋友圈发文支持董小姐实业兴邦,支持董小姐管理经营理念,当时甚至被朋友们嘲笑品味独特,但这些都是限于格力空调。董小姐投资的银隆十多年前就了解些,技术并无什么优势,除了有张汽车牌照,实在看不出强势的点,作为资深圈内人,得知董小姐投资这家企业时,看了wei总的一些演讲,只能说两个外行不知道谁忽悠了谁。董小姐经营理念没大问题,可电池和电动汽车给董小姐的经营环境,试错机会不多,以她的本行业阅历和资历,失败的概率七上八下至少吧。惋惜心疼
emmmmmm.....怎么说呢?小鹿只想说,前景不容乐观。其实不止是董明珠啊,这一批专做电动车的造车新势力,小鹿觉得他们的前途都很堪忧啊,真正能成功的也许只有几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一:这些造车新势力,将来都是要跟传统主机厂去竞争的,但是问题来了,这些造车新势力,你们真的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跟这些传统主机厂相抗衡吗?不是说看轻这些造车新势力,而是因为小鹿觉得,这些造车新势力并没有跟传统主机厂相抗衡的硬实力啊。你们如果想要与主机厂相抗衡,那么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牛的,特别惊世骇俗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嘛。但是纵观现在造车新势力所造出来的车,真的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啊,无外乎就是都在车上装几个超大屏幕,然后宣传一些虚无缥缈的互联网概念。仅此而已。造车真的不是说做个PPT就可以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需要进行非常多的实验以及调校才可以创造出来的这么一个产品。但是,这些造车新势力,你们真的有这个硬实力吗?
二:这一批造车新势力里面,小鹿觉得大多数都是为了圈钱的,仅此而已,真正想要造车,并且造好车的,并没有几家啊。他们口中个个都喊着要做中国的特斯拉,然后用自己的PPT融到了A轮投资B轮投资,但是融完资之后,真正付诸行动的,又会有多少个呢?小鹿曾经去过一次某个造车新势力的发布会,在会上,他们大谈特谈,说自己是第一个进行了长距离路试的造车新势力。那么这个长距离是多少呢?其实就是广州到北京的距离。听到这个小鹿就笑了,同志们啊,你们知道传统主机厂从零开始打造一款新车,光是做三高测试(高寒、高温、高原)就要花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这些造车新势力,成立两年都不到,就说推出自己的首款车型了。这些车,给到你们,你们敢开吗?
因此,就算是董明珠说要做纯电动汽车,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小鹿统统都觉得他们没戏。(Hold)
应该说前景暗淡
1.电池没有领先优势,存在好多争议。
2.电子控制没有优势
4.品牌没有优势
……
其汽车没有任何亮点,只是靠董明珠一个老大妈的情怀,这种情怀同时也限制了年轻人的想象与创新(其车标就是明证),后果可想而知
2016年,董明珠极力看好珠海银隆,想要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其股权,却并未得到股东们的支持。最终,豪气云天的董明珠一怒之下自掏腰包,并找来万达的王健林助阵,才一举拿下珠海银隆,带领着疑似格力高管开始了新能源造车之路。
时隔一年多,这笔曾一度被董明珠看好的生意,从2018年起却开始“出乱子”。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初银隆新能源实现纯电动客车产销量3189辆,累计增长2228%,市场份额为3.6%,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截止2017年,公司还在全国建造了8大产业园基地,全球建立了5个研究院。
但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的财务危机也不小。先是2018年1月10日,有网友和媒体曝出供应商在珠海银隆门口拉“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活!请银隆还钱!”讨债横幅的照片。
接着同月又被《财经》报道、以及当地一家自媒体曝出其通过拆卸、更换车辆电机,更改车辆大架号一[_a***_]运作,将1辆车变成2辆车,以此骗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
就连珠海银隆内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购以后,部分业绩来自于格力方面提供的供应商***,以及格力品牌的背书。
格力“牵手”威马汽车,董明珠造车为何痴心不改?
当年格力从一个小破厂,发展成市值千亿的大集团,靠的是踩对了历史进程,伴随着中国人从没有空调到家家有空调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一个格力空调能用20年,这种使用寿命,基本上市场接近饱和,如果不开发新产品,格力何谈发展。而国家领导人,现在很明确的要发展电动汽车,从长远看,环保的电动汽车也会成为家家必备的电器,再一次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呢,明白董明珠为何痴心不改了吧。毕竟腾讯,京东,百度以及风投们都开始联合生产蔚来电动汽车,大佬们从来都是深谋远虑。
格力牵手威马再次印证了董明珠的成功不可***,瞎闹也能成就一名企业家?
董明珠的成功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小概率***,是特殊的时代造就了所谓的企业家;从格力银隆、格力奥克斯、格力小米、格力美的的各种口水战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董明珠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但只有鸡的实力和格局,而面对的竞品甚至不同行业总敢于轻言妄语随意下定论,比如对IT领域和中国汽车的恶毒评价。
然而在一次次的被打脸后总去拿女性的弱势以及格力的情怀作为筹码博同情,然而作为知名企业家首先应考虑的是言论的合理性而不是性别,格力OME的品牌有一些是完全不配谈情怀的;尤其是一些产品在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使用两套不同的价格体系,国产品牌面对国人反而在销售同质高价产品,很显然这种企业不值得尊重。
然而似乎在“更年期”的格力与董明珠似乎要在预计告别阶段,刻意的做出一些惊人举措,是出于“人格装修”还是出于其他目的不得而知;但是董明珠在汽车领域从银隆转向威马,注定是两次同一模式的失败。
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公司基本在破产的边缘,这一公司以极低成本收购【美国奥钛】这一新能源公司,以生产钛酸锂动力电池打造电动汽车,车型主要以新能源大巴车为主,包括复古的铛铛车;在这一阶段格力董明珠与其深度合作,并号称格力银隆是国产最好的汽车。
然而钛酸锂电池虽然有巡航重放次数很高的优点,但是钛元素也决定了制造成本极其高。量产车的装机量极小,结果导致了该品牌电动大巴车每行驶30~70公里就要充电一次的尴尬情况,即使循环重放次数会是铁电的两倍,然而充电频率是铁电的4~5倍,钛酸锂电池还有任何优势可言吗?
所以海内外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才会转型使用成本、寿命与能量密度足够平衡的镍钴锰酸锂、镍钴锰、磷酸铁锂等电池,这些电池可以实现车辆合理的续航,能有效降低充电频率反而能延长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以及便利性的提高;银隆汽车从起步就是个错误,行业内从未有人看好这一品牌的发展,然而格力董明珠重金投资,结果自然也是可以想象的。
不过格力银隆决裂这一现象是汽车领域实际是非常常见的,然而董明珠表现出的态度不仅没有自省,反而出现了泼妇骂街一样的状态;并且从高度评价其合资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瞬间抛出“国产车粗制滥造”的诡异言论,由此可见董明珠缺少企业家的格局与素养,且利用这种无知言论挑动和利用汽车领域一些的不健康行业竞争,这是标准的“网红手段与格局”,很低级。
而按理说董明珠既然不看好国产汽车,那么后期即使寻求合作也应该寻找海外知名品牌才对,比如使用镍钴铝频频自燃的特斯拉,号称混动汽车鼻祖的丰田,这些才符合格力的高阶定位,然而为什么又去选择威马呢?
貌似有一点原因为特斯拉早就被老司机号脉号出重疾,丰田、奥迪以及后驱可以预测的VW与FAC均将战略合作供应商转向了自主品牌,现在的状态是一线新能源自主品牌不会与格力这种体量的资本接触,造车新势力中预计赚快钱的品牌才会接收各种资本,比如威马格力。
威马汽车是新势力品牌中知名度较高的存在,但也是负面问题不断且生存依靠B端的代表品牌;所谓的销售网络达到124家、覆盖全国82个城市,这一数据看似很夸张,然而目前市的数量超过650个,县区超过2000个,威马汽车目前仍然是连健全的销售和售后网络都不能做到的杂牌。技术方面三电系统缺少核心技术的掌握,其中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依靠第三方,驱动技术并不令人信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69289.html发布于 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