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强联手造智能汽车品牌,两家巨头强强联合 将携手打造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FPGA大厂赛灵思为何要收购深鉴科技?
我们先来看看赛灵思Xilinx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赛灵思于1984年成立,是FPGA芯片的发明者。他们的毛利润率高达70%,净利润率高达28%以上。他们在FPGA领域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英特尔。
由于Al在各种事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赛思灵的收入也越来越稳定,因为FPGA已经成为Al领域不可或缺的芯片。
赛思灵收购深鉴科技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其自身以FPGA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平台推广,并与以GPU为主流的Al芯片应用领域竞争。未来的Al芯片应用领域必定是GPU与FPGA的,我们能够看到以赛思灵和英特尔为代表的FPGA和以英伟达,AMD为代表的GPU正在展开全方位的市场竞争。
再来说说深鉴科技。我们知道它的估值高达10亿美元,但深鉴科技的大部分解决方案必须以FPGA为依托,英伟达的Al实力之所以排在全球第一就是因为它的芯片是Al的基础,而深鉴科技更多的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凭借深鉴科技本身是根本没法形成一个完整的Al平台。所以他们选择了被巨头收购。
除此之外,赛思灵是深鉴科技的A轮投资者。
赛灵思是全球最大的可编程芯片(FPGA)厂商,而深鉴科技所有的技术研发都是为了优化赛灵思的FPGA芯片以达到更好的性能,由于两者联合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所以深鉴科技被收购符合商业逻辑。
深鉴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公司,2016年成立后就一直基于赛灵思的平台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深鉴科技发布的两个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底层架构——亚里士多德架构和笛卡尔架构的,都是基于赛灵思的FPGA 芯片开发。
深度学习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常存在大量的信息冗余。深鉴科技专注于神经网络剪枝、深度压缩技术以及系统级优化,在保证基本不损失算法精度的前提下可将网络模型的计算量和规模压缩数倍至数十倍。经过深鉴科技优化的神经网络剪枝技术,运行在赛灵思FPGA器件上可以实现突破性的性能和最佳的能效。
对于赛灵思而言,深鉴科技可以帮助它开拓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而对于深鉴科技而言,对赛灵思的依赖性很强,并且独自探索商业化落地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显然,两者合并会产生1+1>2的效果,于是基于双方的利益需求发生了这次收购,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很显然赛灵思也在转变思路,在传统业务FPGA的基础上拓展一些面向行业领域的ASIC芯片及解决方案,尤其是AI领域的自动驾驶,未来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中国市场更是全球瞩目、首当其冲,所以收购是很明智的,尤其对于赛灵思会有很好回报的,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碧桂园服务&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项目是如何深耕物业领域智能升级的?
从2018年7月成立机器人公司,宣布进军该领域以来,碧桂园机器人的进展消息不断,最近就有一条刷屏新闻说,碧桂园首家中餐厅机器人正式开业。
话不多说,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关于碧桂园的社区机器人。
2019年五月份,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经理李长江曾在首届人工智能与智慧物业高峰论坛上谈到,“2019 年是碧桂园服务社区服务机器人的元年。”
社区服务机器人虽然是在清扫楼道,其实它也在做着巡逻的工作,而巡逻原本是物业保安的一项工作,甚至说还可以检查消防设备。机器人充当一个执行策的综合智能终端,效率提升则来源于跟碧桂园服务的整个智能社区其它智能设备的联动。
这就意味着,碧桂园服务&博智林共同研发的社区服务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原本所扮演的角色,而是通过迭代更新物业领域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应用场景。打造一套关于物业领域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进而对外输出,才是碧桂园服务对未来的思考所在。
物业领域感知尤为明显。众所周知,物业领域是一个重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用工成本的逐年增高,而工作流程难以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非标特性造成了业主体验较差的结果,服务类机器人凭借效率高、标准可控等优势,成为“新兴劳动力”渐渐出现在物业领域中。
在2018年年底时,碧桂园服务找到博智林,并明确了双方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务。碧桂园服务&博智林社区服务机器人合作项目正式于2019年2月份启动,于2019年6月份研发出I代机,于2019年10月份研发出II代机。短短一年不到,两款产品投入试用。即将过去的2019年,极有可能是碧桂园服务后续进行大量规模量产社区服务机器人的一个起点。
碧桂园服务深耕物业行业二十余年,有一定的场景认知,比方说快速针对物业领域某个可改善的环节进行调研、反馈、决策到最终解决方案的提出,往往在时间和成本维度上就领先了其它公司。今年五月份,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经理李长江曾在首届人工智能与智慧物业高峰论坛上谈到,“2019 年是碧桂园服务社区服务机器人的元年。”
碧桂园服务在科技化与智能化上下足功夫,在人工智能上挖掘出新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内部管理系统的改进,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业主服务体验的改进。社区服务机器人作为碧桂园服务对业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碧桂园服务内部团队与机器人团队进行深度探讨的“共识”。
碧桂园服务对企业智能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投入资金就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对智能化的投入普遍在200-500万元之间,而碧桂园服务在近5年已累计投入超过4.8亿元研发费用。
人工智能大势所趋,在物业这个劳动密集型的领域更是如此。
机器人在物业服务方面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24小时不休息,比如响应时间快、比如效率高。
碧桂园作为房地产三强之一,400万的业主,物业公司也早早独立上市,当然不会放弃物业机器人这个领域,已经着手尝试。
安防领域,常见的小区监控工作中,已经开始尝试人工智能接入。任一视频中出现异常情况都可以及时提示看守人员,无论后者是否在监控室,警告信息都可与其实现联动。而在保安巡逻的过程中,看守人员可以实时获得某一区域有违章停车的信息,并前往处理。
在AI的布局方面,每个物业公司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从整个行业来看,碧桂园服务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用给完整的云边端的架构来部署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物业公司。
目前,碧桂园博智林研发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已经落地,而为物业服务的楼面清洁机器人、垃圾倾倒机器人、室内保洁机器人等都处于研发和试点的进程当中,其中室内保洁机器人将在今年内投产使用。
从现有情况来看,市面上已经有一些物业服务机器人在投入使用。但总体而言,现有的物业服务市场中尚未出现大规模的机器人使用。距离机器人真正走进社区、服务业主的阶段还有一定距离。
碧桂园服务&博智林社区服务机器人打造的出发点在于取代人工,这也是市场真实需求所在。碧桂园社区服务机器人主要有以下优势:
其一,机器人可以全时段工作,这是区别于人工的最大的不同。人们可以实时地控制机器人进行清扫或者设定固定时间段进行清扫操作。在封闭小空间,限于尺寸不能超过520mm,清洁一体机器人扫地及洗地的效果为“400m/小时*10小时/天=4000m”,这相当于2-3个纯手工清洁人员的工作效果;
其二,通过碧桂园服务现有的监控体系,当识别到某个地区的存在垃圾,此时系统便可自动联动机器人进行清扫操作,在社区内达到即时性清扫的效果。全天候的清洁,让整个社区内的保洁达到新的程度,业主满意度自然会随之提升。
目前在机器人行业,通过机器人取代繁杂、低价值的工作。对于物管行业,随着机器人迭代更新,同时,AI+物联网+5G社区场景的配合度会越来越高,或许碧桂园服务在未来能够机器人完全取代重复性劳动,这将会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的运营效率。
特斯拉末日来了?华为联手比亚迪,王传福会是下一个任正非吗?
强强联手总的来说肯定是好的,毕竟华为可以补齐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特斯拉的末日不好说,因为崇洋***的特狗还是比较多的,只有把这些特狗全干趴下了,比亚迪才可能有出头之日!
华为对汽车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他炒作的厉害,但其实他的基于雷达自动驾驶方案是不会前途的。
能对电动车产生影响的是绿牌政策。看看全国各地,不限牌区域,除了跑滴滴,几个人买比亚迪。反正在我们这边是完全看不到比亚迪电动车的。反观特斯拉,model3到处都是,已经成街车了。也就是,只要国家取消绿牌政策,比亚迪的电车立马倒闭,而特斯拉仍然可以活得很好。
特斯拉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方案,就是自动驾驶的未来方向。
为什么华为的雷达方案没有前途?因为雷达是主动探测器件,相互之间有干扰,不可能被大规模应用,这是其一。其二,雷达方案做不到预判,比如路边垃圾桶边站着一个人,雷达是无法分辨人和垃圾桶的。但通过视觉分析能分辨出哪个是人,人是面向马路还是背向马路,如果面向马路,他可能要过马路,就要提前减速。这就是人类在日常驾驶中的预判动作。其三,雷达方案依赖地图,只能在特定区域行驶。视觉方案,只要有足够的训练数据,可以在任何道路上行驶。
为什么[_a***_]上的任何一家车厂都无法撼动特斯拉的地位?是因为他有上亿公里的行驶数据,他的AI的智能程度,其它车厂已经无法望其项背。那比亚迪现在开始***集行驶数据,和华为联合,能不能超过特斯拉?这是做梦。行驶数据需要足够多的销量和分布面,比亚迪的车主要集中在中国的限牌城市,而特斯拉是全球性的。退一步讲,就算比亚迪能***集到数据,他的AI也无法达到特斯拉的水平,AI和人类一样,年龄越大,接受的训练数据就越多,智能程度越高,这就是技术积累。弯道超车是不存在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68877.html发布于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