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汽车品牌价值如何,2022汽车品牌价值如何评估
2022年汽车行业全面放开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吗?
汽车全行业全面放开,整车进口价格关税大幅降低,外资品牌可以在中国独立设厂。从眼前看对需要购买汽车和需要换车的人群,那是天上来的好消息。汽车价格会大大降低,花一样的钱会买更好的,漂亮的汽车。
有分析师说,这一政策对我国汽车行业冲击不大,而且有利于市场竞争。我说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构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欧美日等国家,汽车行业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品牌认知度和产品性能角度,都已经形成竞争力很强的品牌。例如宝马奔驰大众通用丰田福特等等,它们牢牢把握着世界汽车市场。
反观我国的自主品牌,市场认知度低,在国际上,竞争力弱。国产品牌哪一家在国内或者国际得到了较大认可,占领了中高端市场。结论是没有!一旦全面放开,将会对国内自主品牌形成严重的冲击,传统汽车将会形成下岗失业。
有人说我们都买国产车支持自主品牌,爱国不能停留在嘴上,你真的是那么想的吗?!
有幸的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些年有了较快发展,虽然赶不上特斯拉,丰田等一线品牌的新能源车。但是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已经有后来居上之势!
老百姓可以直接买到更便宜、更好的车、选择更多,对老百姓是好事,对中国汽车工业就不一定了。
一、老百姓购车将得到实惠
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限制完全放开之后,外资汽车企业可独资或控股合资汽车企业。这就意味着,外国汽车的汽车可以直接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不用合资了。届时,国外发达的汽车工业将会在中国生产很多质优价廉的汽车,老百姓选择更多了,汽车价格还会下降。参考美国的收入水平和汽车价格吧,基本就是***价。
二、中国汽车工业将受到打击
国外质优价廉的汽车会对本国汽车工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很多小型汽车企业会被兼并、收购或者倒闭,剩下几个大型国产汽车巨头。同等情况可以参考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目前英国本土基本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了。英国本土汽车企业竞争不过欧美、德国、日本的汽车,已经全军覆没了。希望中国不要步英国后尘,一定要坚持住。
结语:放开中国汽车市场有利有弊,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企业也需要适度竞争提高实力。但是对中小汽车企业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燃油车领域,2022年后的全面开放对现状没有太大改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2018年就全面放开,因此会有更多国际品牌车企在华独立建厂,有助于消费者买到更便宜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难难难!四大热门车型销量遭腰斩,2022年何去何从?
问题描述原文毫无营养·所谓的四大热门车均无高价值
参考车辆:
近日有些ID以标题为“四大热门车型销量遭要腰斩、2022年何去何从”的标题吸引眼球,意在暗示这几款车的销量下滑就等于整个行业的不景气,这种标题实在是没有营养,这几款合资车没有一台具备高水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台五菱汽车均属于合资汽车,为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合资的公司打造,其中美国通用汽车持股44%,这也算是半个美国品牌了;合资汽车的特点显然是减配和品质整体偏低,五菱汽车也不例外!宏光MINIEV的NEDC续航分别为120、170km,价格虽然便宜但是续航也足够短,而且配置也是非常之低;重点是车身结构的安全防护标准不够高,驾驶品质可以说是相当不理想。
在宏光MINIEV推出马卡龙版本之后,价格就已经有所提升,其价格重合的竞品包括上汽科莱威和长安奔奔e-Star,这两台微型车是有NEDC 300km以上的续航能力的;由此可见宏光MINIEV本就没有多高的性价比了,无非是通过设计和各种营销来包装成为网红车才能实现热销,可是网红车的热度周期往往都与网红一样——很短。
五菱凯捷的销量下滑也不足为奇,此车的1.5T-LJO发动机水平很一般,多点电喷技术在超过10万的价格区间内已经落后了;变速器匹配的还是品质不如AT或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CVT,可以说这台车本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卖点还是五菱包装出的“人民的MPV”,[_a***_]半美系合资品牌搞出这样的人设似乎是有些尴尬的。不过真正让凯捷热度下降的还是C-NCAP的碰撞测试,众所周知NCAP的测试标准不高,可是凯捷还是出现了碰撞后短时间内发动机舱出现明火的情况。
五菱汽车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不过确实是个营销高手,只不过消费者也越来越聪明了。
别克英朗的冷门同样不足尾气,其自然吸气版本使用的发动机为L2B-1.5L,这台发动机五菱和宝骏也用了很长时间;结果是从2021年开始出现大规模召回,召回的原因正是发动机的某阀芯存在缺陷,召回车辆超过百万辆。随后还有出现零部件公差过大而召回的问题车,基数也很大,L2B发动机的质量表现比较一般。
2012年到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品牌前10?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分别为: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股份、北汽集团、吉利控股、奇瑞汽车、长城汽车。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094.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68696.html发布于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