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大量产汽车品牌,中国最大量产汽车品牌排行榜


刚刚,恒驰5正式量产,能否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黑马?
恒驰5的车要价格没有美丽的价格,要配置也没有越级的配置,要续航也不是超出同级别选手的续航,总结就是,要啥没啥。
有的品牌吹的很香,听众有入局的。恒大造车估计是他们自己不信能造好车,观众也不信能造好车。
卖车的人不看好自己造的车,买车的人不看好买的车,这车能卖好才怪。
国产c919量产了吗?
1. 目前为止,国产C919尚未量产。
3. C919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首飞于2017年5月5日。但由于涉及多项高端技术,量产难度较大。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发动机,我国目前尚未能够生产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大型客机发动机,目前使用的都是进口的发动机。此外,飞机的结构、材料、设计等多项技术也需要持续优化和改进,才能够达到量产的标准。
4. 另外,由于目前世界上的航空市场主要由欧美两大制造商主导,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产的大型客机并不感兴趣,市场需求相对较小。这也成为了C919量产面临的挑战之一。
5. 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在不断地推进C919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具体来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试飞、型号认证、生产规模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支持。
还没有
C919是中国商用飞机公司(COMAC)研发的窄体双走道商用客机。
除了为它的成功大规模量产高兴之外,也需要看到它存在的问题。
C919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它的发动机:
C919采用的是由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AECC)和CFM国际(CFM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法国沙夫朗飞机发动机公司合资组建的合资企业)合资生产的LEAP-1C发动机。
国能93量产下线,造车新贵恒大如何实现从0到1?
俗话说钱是万能的。虽然话有些消极,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还是有一定效用的。这不,许家印投巨资弄了个恒大新能汽车有限公司,一举…进入了高大上的汽车制造行业。从此也向现实版钢铁侠方向迈了一步。
但对于***丝来说想想就罢了!哪怕对于许来说,投投钱也就罢了!汽车毕竟不是房地产,有关系能拿到钱、拿到地就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汽车产品是用上万个零件组成的一个工业产品,结构复杂。也不是仅仅拿了这么多配件,用螺丝刀、扳手、电焊机给玩乐高一样,组装起来就行。而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最先进的已经建立高低配车型老少通吃的平台化战略,不仅仅可以降低不同级别的开发难度,零配件的互通也有效降低单车成本!
许不懂,但花钱能聘到人,打工的懂啊?于是,去买了一个名为萨博93车型的生产平台作为基础,再加上通过收购动力电池和汽车驱动电机的方式来提升造车的底蕴。电池和电机大家虽然不一定懂,但都知道。而萨博SAAB93是什么东东?萨博是斯堪尼亚和瑞典飞机公司合并成立个汽车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和宝马相同的具有飞机制造背景的汽车厂商之一。而萨博93有什么技术特色呢?说出来大家都会知道,那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
放下,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大行其道。但当初搭配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萨博93性能暴躁,其独特的四连杆悬挂加上优秀的底盘***,提供优秀的过弯操控。在一定程度上比宝马三系更具有操控优势。萨博93当初有个宣传口号可以直观的体现萨博93的性能,那就是“贴地飞行”。
正是有萨博93绰号凤凰的平台,才让恒大新能源公司的国能93有足够的底气去敢于生产汽车产品。要知道,没有机械层面技术储备的纯电动汽车,就会如同一个大玩具!不会被很多人士认可它是一台优秀的汽车产品,只是代步工具而已。因为。它没有了自己的性格;但国能93依靠萨博93完成了这一切!
但是,问题还存在一些。想要借势无奈还得保持萨博93的外观内饰!只不过这个设计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前的设计风格,放在看脸的年代,谁能为了感受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萨博的底盘系统和***,却去选择一台设计脱离时代的车型?何况,驱动方式从以往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如今的纯电所带来的驾乘感受还是以往萨博的驾乘体验吗?
萨博虽然在行业内暂时绽放过光芒,但在国内宣传并不成功,市场成绩也是“差”这个级别的。公众绝大多数的消费并不了解有什么SAAB或者SA-B,因此,以萨博的品牌[_a***_]力能给国能93带来多少粉丝还是一团迷雾!未来的开始,应该是比较艰难的。
不到15万起?2024年量产的小米汽车,能给我们多少惊喜?
对于小米汽车不宜期望值过高·这是资深米粉的忠告
近日,网络上忽然流出一份有关小米汽车售价和配置信息相关的图片,个人认为这是小米汽车在量产交付之前维持热度的手段,否则不会有什么信息流出;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试探,为未来产品规划找准方向。
透露的车型定名为“小米汽车1”,共有四款车型,价格覆盖14.99~29.99万;最低配也装备了后驱电机和支持高速公路(封闭式机动车专用道路)的辅助驾驶系统,重点是NEDC续航达到800公里。
21.99万的ultra版本增加激光雷达,百公里加速达到3.9秒。
29.99万的ultra sport版本装备三台电机,实现百公里加速2.9秒,续航为650公里。
什么感觉?
感觉是相当的扯淡,预计未来2~3年内不会有动力电池技术的巨大突破,或者说难以出现动力电池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一组能实现NEDC 800km续航的电池包的成本就基本不会用于售价不足15万的汽车上,想要给这么台代步车实现3.9秒的破百成绩,所需要的高标准的电机也是价格不菲的。所以“M1”普通版的价格就令人感觉有些不靠谱,这就像小米说“Mi 11 ultra的价格只要1.5k”一样,你敢说我们都不敢信。
即便小米汽车的盈利方向不在于车辆产销本身,而是在于构建系统消费生态,但是M1如果定出这么个价格怕是不够亏的。
***设M1的定价真的是这样、也能够实现对应的性能和续航的话,小米汽车又会如何呢?可以说小米汽车怕是会“胎死腹中”,因为这种车的出现打破了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平衡,会让很多车企失去生存的筹码。这样不计成本、甚至敢于亏损售车的M1,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上百个对手,且每一个都想要置小米于死地;那么随之而来的则会非常残酷的竞争,以小米的实力和人设,可以说绝对会一败涂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67663.html发布于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