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评测打分排名,汽车评测打分排名怎么看


汽车拿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VOI和VOC评级的5星评分啥意思?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国际交通医学会的指导下,整合汽车、医疗、通信行业技术***,制定出的关于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车内气味强度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车内致敏物质VAR共5个评价板块的测试评价体系。其中VOC和VOI板块的车型测评结果是通过“星级”形式发布的,根据评价车型总体的得分对应相应的级别,所以4S店的人如果说你看中的那款车VOI和VOC评级五星,就意味着这款车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测评中分数超过90,的确是蛮高分的。不过以我的经验,很多时候4S店的人都乱吹水的,建议你直接上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查查对应车型的测评具体数据,这样最靠谱啦!
欧美市场的低故障率汽车品牌,前三日系占两位,沃尔沃为啥垫底?
看了很多车,后来考虑再三,决定入手沃尔沃S60L,一方面因为沃尔沃的安全性能出众,另一方面对s60的空间很满意。去了几次四儿子店,价格也谈的满意。后来,听说小故障还是挺高的。犹豫了两天,最后放弃了沃尔沃,买了雅迪电动车。
32952名抽样,这么多种车,平均到每一种车上有几个用户呢?这种抽样比太小的调查本身就缺乏科学性,毕竟这些汽车用户基数都是100万起步,也很容易***作。这个调查表里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差看起来很大,实际很小,都是平均每辆车1-2个问题。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出什么问题也很重要。但是表里是没办法显示的。
这就是日本产品的特点。论资历日本车无法堪比欧美车,但是日本车最起码做出了一方面的“长项”,那就是精益求精,质量可靠,按照我们常人所想“人做出来的尤其是机械产品哪能没有一点儿小毛病”,但是日本产品就是凭着打破人类的惯性思维脱颖而出的。所以才在资深的欧美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我很奇怪,这几天J.D.P又成为日系的香饽饽了,铺天盖地地宣传,我这还没有转过弯来,前不久日系网宣还在声讨美国的J.D.P,一口咬定J.D.P已经堕落云云,根本不值得相信云云,这才过去没多久吧,又变成座右铭了,不就是2017年雷克沙斯和凯美瑞质量排名严重靠后吗?这种东西你丰田家公关人员还没点数吗?你们不知道是怎能搞出来的吗?
而2018年及之前的几年,J.D.P在中国同样对新车做过调研,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那就是一汽大众的新车质量比两家丰田以及其他日系车的质量都要更好。
这次的排名,还是公信力比较强的。沃尔沃以最低评分成为倒数第一,最不可靠车型还是沃尔沃中大型轿车,也就是旗舰产品—S90,可能这一点和沃尔沃名扬天下的安全性看似有点相悖,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沃尔沃的安全性水平依然很高,不过沃尔沃产品在车内电子系统方面的可靠性一直比较低,故障率比较高,同时沃尔沃的维修保养成本较大也是一个事实,所以在可靠性方面的表现比较落后。
车辆碰撞评分和车的尺寸重量车型,哪个对碰撞安全影响更大?
「对撞测试」参考价值不高_每种车型都有刚需用户
「对撞测试」能最直观的开到哪台车或哪种车型的安全性更高,但是这种测试实则没有意义。因为整备质量大的汽车在碰撞中更占优势,高一些的车辆会比矮一些的车辆安全性高,前置后驱车型一定比中置后驱车辆更“抗撞”,但是每种车型都有存在的价值。
***设两台车都采用相同比例的高强度与热成型钢打造车架,结果基本为各自的正面、偏置、侧面与顶部强度碰撞测试的成绩都很好,因为结构强度与惯性作用力产生的破坏程度是相当的。但如果让两台车对撞则必然为「轻车」损伤更加严重,重车的惯性作用力更大,以“吨”级标准加大对轻车的撞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作用力=质量×时速)
反之,轻车去装重车等于CNCAP中的「吸能靶车/吸能避障」进行撞击测试,轻车在撞击瞬间不仅要承受惯性力对车辆产生的损伤,同时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加强车架的变形。所以轻重车辆的碰撞一定是重车占优势,但也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尺寸硕大、重量夸张、高大威猛的SUV或MPV,轻量级小微型节油车作为代步车也是不错的选项,只是在驾车要更加注意道路情况。
汽车防撞保护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正面或两侧车头大面积碰撞的保护结构,顺序依次为横梁、吸能盒、纵梁与车架。第二部分为两侧的轮旋、A柱以及车架,这些结构会依次承受撞击力的冲击并传导,在撞击强度不会破坏结构特点时损伤则不会大,如强度过高则最终由车架承受撞击力;不过发动机也可以作为碰撞缓冲,只是一定要有「碰撞下沉设计」,概念如下。
图1:撞击力传递顺序
图2:发动机下沉保护概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62573.html发布于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