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专业汽车评测,日本专业汽车评测公司


- 日本几大汽车品牌各有什么特点?和欧美汽车相比,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现在哪个品牌在中国发展的最好?
- 日产有什么核心技术?
- 在汽车领域,日本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潜力是不是远超美系和德系?
-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日本几大汽车品牌各有什么特点?和欧美汽车相比,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现在哪个品牌在中国发展的最好?
话题宏大,基本上能写书。
一,几大品牌的特点。
1,丰田。
丰田的特点就是中庸,永远都是追求的是均衡和稳定性,没有特点是它最大的特点。
丰田其实拥有大量的专利,但丰田几乎从不把未经市场检验的技术用在自己的车上,所有丰田的车以高稳定性闻名。
2,本田。
买发动机送汽车。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本田,对发动机技术的狂热基本上彰显了本田理工男的人生执着。
3,日产。
技术的日产。GTR几乎就是日产的技术写实,直到现在,我们也得承认日产的技术实力,但日产自己认为被低估。
4,马自达。
日本几大汽车品牌各有什么特点?和欧美汽车相比,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现在哪个品牌在中国发展的最好?
各个品牌间有什么相比有什么差异?和欧美汽车相比,日本品牌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现在来看,哪个品牌在中国发展的最好?——题主描述
1
同一国度的兄弟姐妹
先来聊聊日本汽车都有哪些品牌,然后再一一分析;
丰田——丰田、雷克萨斯、塞恩、***、日野、斯巴鲁(丰田最大股东)
本田——本田、讴歌
日产——日产、英菲尼迪
三菱——三菱
马自达——马自达
铃木——铃木
日本车省油,看你需要买多少钱的车?家用小车还是SUV?日本车最省心的车就是买霸道和陆巡,十万出磨合,百万无大修,一车传三代,人死车还在,小日本的造车技术真的很好,并不代表不爱国,其实中国人用心去做汽车也会做的很好,因为中国在科学和航天技术上也很牛逼,就是没有把一些技术放在民族上面。欧美车底盘和操控性可以,但是发动机三年过来基本漏油,奔驰宝马都一样。
日产有什么核心技术?
作为三大日系汽车品牌之一,过去四年,东风日产年销量均在110万辆区间。但是反观同为日系的丰田、本田,被称为“技术日产”的日产汽车,却相对在技术领域,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本田有地球梦发动机、IMMD混动,丰田有氢能源、THS混动、超高热效率的发动机,那么日产有什么核心技术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技术日产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今的日产汽车,在技术还有什么优势。
实际上技术日产的口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80年左右,日产汽车提出了雄心勃勃的901***,也就是在1990年代,造出世界第一的车型,让日产汽车的技术站在世界顶端。而日产汽车的确是做到了,大部分日产汽车伟大的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技术,都诞生在1980-1990年这10年,比如说RB26DETT、RB20、CA、SR、VQ系列发动机,ATTESA E-TS四轮驱动系统、HICAS四轮转向系统等等,至今还被日产车迷如数家珍。
那时候的日产汽车有多辉煌?2GT-R囊括了全日本A组和N组房车赛的冠军;在JTCC(日本房车锦标赛)赛场上创造了出场29次,夺冠29次的辉煌战绩;你以为日产只是在日系车中所向披靡?德系的宝马M3、奔驰190 E也被它斩于马下。除此之外,日产CIMA、Silvia、Primera(P10)、英菲尼迪Q45等等,当时都是炙手可热的经典车型,日产汽车当时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过于激进的战略,也让日产汽车负债率极高,从1991年到1999年,日产汽车公司连续7年亏损,负债一度超过2万亿日元(约1640亿人民币),一度濒临破产,随后,大名鼎鼎的戈恩接手日产汽车,开启了“成本杀手”式的改革,裁员、削减生产线、停止激进的技术研发、停产小众车型、投产廉价车型,让日产汽车扭亏为盈,但是这也导致原本的先进技术研发要么被搁置,要么被弱化,要么核心研发部门被解散,“技术日产”也是在戈恩时期逐渐开始崩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产目前还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技术的,比如说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DLC涂层技术、VVEL可变气门升程技术、e-POWER混动技术等等。但是相比日产90年代的辉煌,如今技术日产的光环无疑要黯淡得多。对比曾经被甩开的老对手丰田本田,日产已经在技术上没有明显优势。
不过,随着戈恩出走,日产正在拾起技术日产的道路,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那个熟悉的日产,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日产的核心技术 :
1.VVEL无级可变气门升程
( 宝马Valvetronic
日产VVEL
丰田Valvematic)
2.C-VTC连续气门正时系统
VVEL+C-VTC技术的VQ37 蝉联沃德十佳十几年 堪称最省油 安静 平顺的V6发动机
3.E-VTC智能电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十四代轩逸1.6发动机)
4.镜面缸孔熔射技术
5.零重力座椅
比起日系双田,日产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特别专研技术。其实日产拥有众多行业前端的技术,相比之下名气不如双田那么大而已。
一、发动机:日系的发动机技术整体实力非常强,日产也不例外,一代神机VQ系列发动机连续十四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由此可见一斑。VQ发动机兼有高效,静谧,平顺,轻量化,高兼容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整体性能比较均衡,没有非常抢眼的亮点,但是各项都排在前列。说性能还要看GT-R战神的RB系列,改装千里之大令人称奇;最新的VC-TURBO***擎继续延续VQ系列的强大性能,再次拿下“沃德十佳发动机”,VC-Turbo***擎通过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快速判断驾驶者需求调整缸内压缩比,在8:1-14:1之间连续无级切换。配合涡轮增压技术,在保证动力输出平稳流畅的同时将燃油效率提升到极致,不仅油耗大幅降低,排放物也相应减少,完全足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虽然日产没有向双田一样走强混的技术路线,但这款压缩比快速可调技术也是独家。
二、新能源:日产在混动领域起步很早,但名气不如双田,不过最新一代的e-POWER系统还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采用全电动机驱动,这意味着车轮完全由电动机驱动,来自高输出电池的电力输送到e-POWER的紧凑型动力总成,包括汽油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和电动机。在电动领域,日产的聆风是最早批量上市的电动车,而且至今销量一直不错。
三、传动:日产的变速箱来自于捷特科,这是CVT变速箱的龙头公司,它与日产的关系相当于爱信与丰田。在CVT领域众多的创新技术都来自于捷特科。
我来分享一下日产在发动机方面最牛的一些核心技术:
日产在V6发动机技术上拥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其技术水平经过市场的检验,拥有非常高的口碑。
的VQ系列V6发动机可以说是全球最优秀的自然吸气V6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平顺是VQ的特点。曾经连续14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证明VQ系列在技术上统治力。
而且在十几年前日产已经在VQ发动机上[_a***_]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VVEL。这套机构完全可以媲美宝马著名的Valvetronic系统,可以说是日产VVEL和宝马的Valvetronic系统一起开启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在增压时代,日产仍然保持了V6发动机的强势,早期代表性的产品是GTR上使用的VR38DETT的3.8L V型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日产在2016年发布了全新VR30 3.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Q50车型,最高性能400马力,是日产在增压时代V6最新的技术成果。
在高性能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日产开发了著名的:镜面缸孔加工工艺。在铝缸体上直接通过镜面喷涂工艺,喷涂一层只有0.2mm的铁基涂层,代替传统铸铁缸套。这种技术可以降低摩擦,改善散热。
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日产几乎所有的发动机上。
9
日产经过20面的研发,终于于2018年量产了可变压缩比发动机,VC-Turbo是全球第一款量产可变压缩比VCR发动机。
在汽车领域,日本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潜力是不是远超美系和德系?
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技术路线不大一样,应该说各有特色。日本的汽车同其他产品一样:一是紧跟技术方向;二是从日本国小地狭人员众多的特点出发,研产有自己特点的东西。如强调节能降耗、车型偏小。三是在自己技术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对象用户,加上用户的特点;四是日本的技术与其他国家有兼容性,也有特性。
我对汽车不熟,总的来说美国车是土豪用的,贵用油量大,日本车省油,相对较平,但感觉有点小家子气。与这两种车比较还是德系车比较适中,我想他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实力还是比他们好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BBA问题多还难修,日本车质量最好?
我是开修理厂的,从平时修理的车豪华品牌车当中来说,最多遇到的是宝马其次是奥迪,雷克萨斯几乎没有(可能跟品牌的免费保养服务有关)。
德系车从底盘设定驾驶感上有一定优势,现在新款的车多***用涡轮增压,变速箱就以DCT及AT为主,感觉主打就是速度感,操控感。日系车虽然也有涡轮增压,但很多主打车型都是2.0自吸等,变速箱偏向CVT多,以经济和舒适为主。单从速度来说,日系车就GTR比较厉害,而德系就太多了,奥迪的RS系列就很猛,其他就不举例了。
德系车结构比较复杂,电子化配置较多,传感器多,平时不注重保养的时间久了积聚的问题就更容易突显,时间长了多多少少容易烧机油,各类传感器换起来也是死贵的。日系车结构稍简单些,同级车的车感觉发动机舱会比德系空旷些,各种拆装日系车会显得容易些。个人感觉日系车容易修。
不同的选择肯定是有得失,好坏的。本来题主的提问就欠妥,回答起来也肯定难以贴切。总而言之,汽车不悉心保养肯定容易出问题,见过十年车况很好的宝马,也见过几年就残的丰田。不可能说买了什么车就是傻子,买什么车就是明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车都有不同的特性,吸引人的亮点。
不请自来,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技师,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汽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相对有所了解的,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日系车的卖点就是可靠性好、油耗低!而BBA不是!
作为一名二手车检测师,平时我检测过的车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说实话,德系车,尤其是德系豪车奔驰宝马奥迪,确实比日系车爱漏油。特别是到了10万公里以上,日系车很多车子都可以做到除了正常保养没有一点问题,但是BBA大概率很多都出问题了。
但是为什么BBA被称为豪车?除了它们的品牌溢价外,不可能一无是处吧?相对日系车而已,就算是同为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BBA的性能、底盘、行驶质感都要比日系车好太多。同样是新车的前提下,BBA肯定是比日系车好开的,这就是BBA的卖点。而日系车的卖点也就是可靠性好。
但日系车的可靠性是靠什么换来的,你们知道吗?首先日系车的动力都普遍偏弱,基本上只有自然吸气发动机,可靠性当然比涡轮机好,而且日系车不喜欢“压榨”发动机的性能,说是压榨,其实压根就没发挥出应有的性能:2.7L的普拉多才160多马力,4.6L,V8的兰德酷路泽才310的最大马力。压根就没有发挥出发动机的最佳动力,所以才有了德系无法相比的可靠性!
而且日系车普遍存在的车漆薄、配置低、电子设备少、内饰用料差,也是它故障率低的众多原因。所以你不能看光日系车问题少,耐开;德系豪车开上了年份问题多,就说德系车不值得买,买BBA就是人傻钱多。
这无非是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不同罢了,喜欢日系车的,就是看重了它可靠性好,油耗低,为的是车子的代步需求:我有一辆能开,开着舒适的车就行了。但是喜欢BBA的,除了豪华品牌带来的面子以外,德系豪车扎实的底盘、出色的性能、豪华的内饰也是别人的需求,并不单单把一辆车当做代步工具,还要享受驾车时的愉悦。
而至于你说的“日本车是真的没有什么技术缺点,而且其它国家都学不会吗?”,我给你看看去年的全球十***动机你就知道了:第一名是宝马的3.0T直六发动机,第二名是戴姆勒奔驰的3.0T发动机。
第三名是克莱斯勒的3.6L发动机,第四名是福特的2.3T发动机,其它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直接来看看日系车的排名:
第8名是本田的2.0L混动发动机。
日本车质量最好?这个说法应该是瞎忽悠类型的,因为最近几年,从市场上的具体表现来看,出现问题最多的恰好就是日系!
比如日系车普通使用的cvt变速箱,现在其总体的投诉量占到了所有变速箱投诉总量的40%!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手动变速箱、at变速箱,甚至包括双离合变速箱,从中随便拿出一个来,单挑的话,都比不过cvt变速箱的投诉量高。当然,这与日产全系都是cvt也有关系,不过,日产毕竟也是属于日系。
发动机方面,2017年本田的1.5t车型全部爆发了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本田中国不得不全部召回,只召回的十代思域就有接近30万辆!这个数字虽然比较惊人,但跟下面的丰田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从2020年3月份开始,丰田车型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牵涉到的具体车型包括凯美瑞全系、亚洲龙全系、新r***4全系和雷克萨斯es全系,因为它们的动力总成都是一样的。甚至连卡罗拉和雷凌也出现了机油增多。由此可见,只要是用丰田最新的tnga平台制造的车型,都有可能会机油增多!
以上事实摆在眼前,我们还凭什么说日系车质量最好呢?请举例说明,比如像这样:BBA车型去年在中国卖了220万辆,而雷克萨斯只卖了20万辆,按照这个比例,既然雷克萨斯在一年之内的行驶途中自燃了三辆!那么,BBA在一年之内至少要自燃33辆才恰好相称。如果BBA在一年之内能够自燃1百辆!我们才可以说加价买的雷克萨斯质量就是特别好!
其实这里边牵涉了三个问题:日系和谁比合适?日系豪华车对比德系豪华车究竟怎么样?究竟谁的质量好?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大家就知道结果了。
第一个问题,日系车和谁比合适?用日系车跟德系豪华品牌BBA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造车理念差异巨大,它们的对手是大众。
日系车完全比不了BBA,因为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奔驰、奥迪、宝马均为实打实的百年豪华品牌,经历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反复更新改良、创造发展,一次次的推层出新,时至今日,主打的已不光是代步工具这么简单,还是注重出行乐趣、机械素质、关注操控性能、讲究文化传承、体现精神内涵、新科技应用等体现生活品质的综合载体。
日系本身起步就是仿造欧美车型甚至BBA,是后来者也是学习者,但日系造车理念远没有德系、欧美那样把汽车当成集工艺、性能、科技、人文情怀、乐趣、艺术的综合载体,而是用最经济的方式造出合格的不同类型的代步工具并以此赚取大量的利润,所以日系大多是经济实用车型,与德系的基本造车理念就差了几十年。所以拿日系和BBA比,根本就不合适。
同样的德系大众,虽然是普通品牌,但是依然传承了德系BBA的理念,除了造车外,也一样注重机械素质、操控性能、科技应用、技术创新、品牌意识,从这些基本理念来看,光一个普通品牌大众,日系都比不了。(这可能会让很多日系粉愤怒,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事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46326.html发布于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