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huangp1489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的原因

huangp1489 06-22 10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的原因摘要: 新势力造车交付难,难点在哪儿?11月交付“狂欢”过后,新势力究竟打破了哪些质疑?新势力造车交付难,难点在哪儿?吐槽旧势力可以,梦想一辆车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但是造一辆车得花好多钱好...
  1. 新势力造车交付难,难点在哪儿?
  2. 11月交付“狂欢”过后,新势力究竟打破了哪些质疑?

势力造车交付难,难点在哪儿?

吐槽旧势力可以,梦想一辆车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但是造一辆车得花好多钱好多时间。冰山大部分在水面以下,工程量在4S店里看不到。你要协调配置的***海了去了。一龙是新势力的头,为了交付十几年过去了,扒了几层皮?没办法,为了当初的豪言壮语,把生命和青春先交付了吧

新势力低估了制造业。

新势力中绝大多数是互联网背景,讲究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他们对实体资产成本缺乏认知,对汽车的复杂程度缺少了解,对数百年积累下来的整车开发流程缺乏敬畏之心。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是制造业的高成本。大众经常接触的制造业应该是家电、手机电脑、汽车。所有实体物件想大规模生产就要涉及到整体的集成、生产线的投入、模具的开发、相关供应商的匹配、物流体系的管理、物料法规试验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千万级别的投入。之前网上有个说法,国产手机外观苹果手机高度相似的原因是可以节约模具的开发成本,而开模具的频次和成本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简直不要太高。

再有,汽车在制造业中的难度是比较高的。汽车相对家电、手机、电脑等零部件的个数就不在一个成面上,而零件数量越多,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的难度就呈现几个倍数的增长。咱们日常手机电脑还不能保证无卡顿故障,而手机电脑仅仅相当于汽车上的一个小部件,想想一个集成了成千上万手机的机器,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是研发周期。在制造业中与汽车难度相当或高于汽车难度的如飞机、轮船、工程机械等。但汽车毕竟是面相消费者的,需要有丰富的产品序列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成熟汽车主机厂一款全新平台汽车的开发周期大约在三年,同平台改款车型的开发周期在12至18个月。你在开发车型前需要考虑三年后的市场需求、消费者洗好,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只有车型卖的好,才能分摊研发成本,也就是什么爆款车型在热销一段时间后有底气降价来维持竞争力,而新车型普遍价位高。像H6这种车现在的物料成本应该是极低的,这就是主机厂希望可以推出爆款车型的原因。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远没有能够达到搅乱汽车市场的地步,大多传统主机厂都是对其不屑的,倒是他们不断挖主机厂的墙角,让主机厂终于意识到汽车工程师的市场价值,这两年***待遇倒是有所提升。

真正的鲢鱼目前只有特斯拉,而随着主机厂对特斯拉车型的研究深入,供新势力生存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11月交付“狂欢”过后,新势力究竟打破了哪些质疑?

打破三点质疑

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新势力车企交付量稳步提升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能源汽车豪赌是否输了,电驱动是否真的开始内卷,国产汽车冲高能否成功?

这三个问题在各个圈子里都在讨论,已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观点认为电动汽车是个“***”,用煤炭发电、用电驱动汽车何谈环保?所以能源汽车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些缺乏结论基本都是些“胡同串子”级别的、缺乏常识的结论,电动汽车首先实现了终端零排放,其次以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推动了清洁电能和侧储能的普及,而且国内清洁发电的比例已经达到30%,电动汽车普及的起点是足够高的。而即便使用火力发电,其高要求的蒸汽轮机的排放控制水平也要高于燃油汽车,所以普及电动汽车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二个问题是电动汽车是否有内卷的问题,什么是内卷?

在汽车行业里的内均可以理解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以“可能超过回报的付出”投入到电动汽车的研发上面;这个说法其实很可笑,汽车的市场就是电动汽车的市场,因为电动汽车是属于未来的。那么全球数百家车企、打造的数千款量产车,面对这块市场难道就不算内卷了吗?如果这也不算内卷的话,电动汽车就从来没有内卷过。

目前电动汽车的主力品牌只有两大车系,其一是以中国汽车品牌为主的国产汽车,其二是以特斯拉为主的美系新势力品牌;国产汽车中的佼佼者有比亚迪,其次有埃安、长安长城等,再有就是年轻的“蔚小理”,这才几个品牌呢?要知道如果在2025或2030年禁售燃油车,届时所有车企都要转型制造电动或插电混动汽车。

真正的内卷其实是氢燃料汽车,这种制造成本高、使用成本高、制氢不环保且能耗巨大的技术只有德日韩在玩,市场也只是在这三块;小小的体量有多个车企参与,内卷到什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也是此类车企鼓吹该技术的原因。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32815.html发布于 06-22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