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一下比亚迪汽车,百度一下比亚迪汽车M3


比亚迪元EV外观内饰、动力性能怎么样?
比亚迪元EV,目前有305km和410km两个续航版本,补贴后售价8.99-13.99万元。今年1-5月份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里比亚迪元新能源排在第8位,那么这款车从外观、内饰到动力性能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入手呢?
比亚迪e平台打造出的元EV,搭载的是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系统、DiLink车机互联等方面也赢得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在质保方面,元EV整车质保6年或15万公里,而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质保期为8年15万公里,动力电池电芯则为终身保修,这样的质保解决了购买者的后顾之忧,当然也成就了自己。
元新能源有两个版本,元EV535和EV360。两者其实外观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采用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前格栅是大嘴式封闭式设计,格栅顶端有一条镀铬装饰条横穿前脸与大灯相连,看上去很“凶悍”,大灯组都是LED光源,并带有流水灯的LED日行灯。车侧面***用了双色搭配,年轻时尚而且带有运动气息。车尾***用了“小背包”背挂式备胎,视觉效果更好。
元EV两个版本内饰上主要区别在于可旋转的10.1英寸大屏,关于大屏幕有人喜欢,有人觉得也就那样,看自己喜好吧。高配的车型带有360度全景影像、搭载的比亚迪DiLink车机互联系统,让中控的大屏幕有导航、灯光、空调设置等等配置,且支持车联网、线上功能扩展。其他配置还有行车记录仪、全景天窗等。
如果真的想购买元EV,建议还是买高配吧,低配没有ESP,总感觉安全方面差了一点。乘坐空间,没有太多的惊喜,同级别里算是主流水平,不过座椅包裹性不错,乘坐舒适度也还可以。
动力方面,元EV535搭载的是高低两种功率的电驱动系统,高功率版电机最大功率163马力,最大扭矩280牛·米;低功率版本电机最大功率95马力,最大扭矩180牛·米,两款动力匹配的都是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
元EV360全系没有ESP、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但是高配有360度全景影像、车侧盲区影像、定速巡航、可开启的全景天窗等配置,性价比不是特别高,若是将天窗去掉,增加ESP等基本的安全配置会更实用。
比亚迪igbt芯片是什么水平?
看了很多评论,比亚迪完全是用汽车这个终端产品来养活自己很多很多的基础研究,IGBT,电池,光伏等等,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弄产业链,不至于这些基础的产业研究胎死腹中!
IGBT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的核心技术难点,由于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投资成本高,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很难被攻克。然而以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上已经较有建树,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长时间以来却一直被日本、欧洲为首的国外厂商垄断。预计2018-2022年,全球电动车年复合增长率达30%,但同期车规级IGBT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5.7%。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车规级IGBT市场的供应将愈加紧张,可谓是“一芯难求”,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商业化的[_a***_]。
那么IGBT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所谓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学名叫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器件,主要用在进行电力变换的装置设备中,在汽车应用中主要是将直流电逆变成频率可调的交流电,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还真别小看了这个指甲盖大小的IGBT芯片,就这么个小玩意儿 ,成本仅次于电池,占第二高的地位,控制着整车的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同时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直接决定了扭矩(关系到汽车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关系到汽车最高速度)等影响车辆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影响着新能源车的动力释放。
而在2005年,比亚迪就组建了IGBT研发团队,正式布局IGBT产业。2009年9月,第一代IGBT芯片研发成功,成功通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IGBT1.0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IGBT芯片技术上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到了2012年,IGBT2.0芯片迭代发布,2015年IGBT2.5芯片再次获得优化,而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IGBT4.0芯片是于2017年正式研发成功。厚积而薄发,比亚迪经过了十多年的技术钻研积累,持之以恒深耕IGBT产业,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包含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环节)。
所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尖端的科学技术,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攻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31506.html发布于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