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怎么样啊


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时刻,你更好看谁?
以前,新势力们都在高喊颠覆,声音特别大。后来,新势力们说要敬畏行业,声音小了点。现在,新势力们都在忙着融资,没时间说话。钱可以买车但不一定能造车,有几家是想认真做汽车的?
特斯拉的成功告诉我们,还是要有突出的产品力,要有核心技术,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有一些浑水摸鱼,趁机骗地骗融资骗补的先死
说一下我的个人结论:
1.蔚来会活下来,因为蔚来有产品,会营销,就是管理层造车理念要换一换。不过好歹是个有点姿色有点才华但是盈利能力差的美女,有的是人接盘。
2.小鹏,威马。传统车企人员创业变身新势力,目前看来小鹏P7让我看到了踏实和技术。威马整体偏实用主义;爱驰算半个;
3.拜腾,天际,博郡等一票产品都没有的造车新势力,早死早托生吧。
很高兴能交流这个问题,因为自己之前就是某头部新造车势力中的一位HR。
从14年左右开始,国内涌现了不下于百家的新能源造车企业,大体背景可以分为几类:
1.成熟车企响应国家号召和补贴等各种原因,进入新能源领域(几大汽车国企,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2.地方性汽车公司(其他车型制造企业),在国有资本+当地民营资本的合作下,成立新公司;
3.大型汽车公司高管、互联网二次创业者进入该领域(乐视,小鹏,威马,蔚来,理想前途等等)。
综合来看,一家新能源公司,要存活下来,或者能够有较好的长久发展,几点关键因素:
1.大量的资金(汽车行业是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真个产业链形成闭环,是需要大量的现金的);从这一点来看(融资,现金储备等),现阶段小鹏,理想是暂时能抗的下来的(因为现在还可以进行D轮,上市等途径吸收资金);
2.品牌+客户群,一家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标签和客户群体,才能有效的转化为销售额,从目前来看,小鹏汽车-年轻、智能,蔚来-精英、智能,理想-智能。
3.制造-销售-售后体系形成,现在也只有少数几家形成自己的完成体系。
看哪些造车新势力还有前途或者是生存的机会,可以有几重判断标准:
1. 是否有生产、销售资质:从事新能源车型的生产和销售必须获工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销售、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据统计,目前已经获得发改委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18家,获得工信部销售资质的企业只有13家——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长江汽车、知豆汽车、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江苏敏安等。例如,拜腾、威马、理想、爱驰、小鹏等多家造车新势力,通过收购传统整车企业的资产而获得资质。
2. 是否有量产车,量产车是否有销量,没有量产车的造车新势力,大多都是PPT造车。依照这一标准,可以提炼出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成员。以2020年2月的销量数据为例,蔚来和威马在榜单。这一判断也比较符合一般的经验,蔚来是拉起新能源车大旗的车企,甚至在国内车较成功地掀起了一股情怀热潮;威马则是率先量产、且实现销量的品牌,算得上是实打实在做的品牌。(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没有近忧远虑)。时间线再放长远一些,2019年小鹏G3的销量是16608辆、哪吒N01 10006辆、蔚来38341辆、威马EX5 16876辆。
3. 经过这两层的筛选,可以率先筛出最容易被市场边缘化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今年车市不甚乐观,对造车新势力更是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补贴的退坡,导致这些车型的性价比优势实现下滑,在有补贴的时候一辆二十多万的威马EX5 十几万就能拿下来。没了补贴,消费者为什么要拿二十多万去买辆新能源车型,合资PHEV或者混动车型不香?
其次,现在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全面超越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在造车及成本上有先天的优势,这些都是造车新势力的短板。举个例子,造车新能源最核心的部件是电池,而电池的生产又控制在几家核心的生产商手中,例如宁德时代等。在这些寡头式的供应商面前,造车新势力议价力比较弱,甚至会出现因为订单数量少,供应商拒绝接单生产的状况;也正因为如此,不少造车新势力自己也开始了电池的研发。
新势力路在何方?
目前造车新势力日子都不好过,都存在诸多问题,有品牌有销量的不超过5家,那5家大家都知道:蔚来、威马、小鹏、哪吒、理想,剩下的新势力都在垂死的路上,是自我消亡,还是等人接盘,分析有三:
一、资本救命。蔚来、威马、小鹏这点销量不足以撑起发展大旗,还得靠资本续命。蔚来巨亏,但有品牌影响力,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威马变相减薪,说明现金流不充裕,极需题材融资。小鹏才买了福迪资质,花了大钱要单干了,变更手续有无后遗症不好说,就P7能否如期投产上市,要开口袋的銭能否撑到那一天。
二、改制接盘。合众为维持基本营运,又是押地、押资产融资,的确不容易,还扩张招兵买马千人,别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造车,理念是对的,但混合动力的竞争不是你想的,干得过丰田吗?纯电的车型何时出,如再不出来,可能没机会了。
三、鸡肋随弃。剩下的问题更是一大堆,有投产的,销量羞于见人;有没投产的,内部予盾吵得欢;都是缺资金,缺后劲,市场不给力,股东不给力,怨天尤人怨自已,内外交困,问题出在一环套一环,只要一环出点错,有可能面临***,如履薄冰,日子艰难。
总之,新能源汽车大方向是对的,但传统汽车大鳄们正在逐步转向,投入到纯电动汽车领域,对新势力们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加上海外汽车巨头的进入,更是会让新势力们雪上加霜。前期,由于汽车巨头们对新能源政策补贴没正眼看过,相对于传统车的销量而言属鸡肋,现在不同了,全球转向新能源了,要终结燃油车了。新势力们前几年拿补贴的好日子也终将一去不返,有出路赶紧想办法,否则将被汽车巨头压死在冲锋的滩头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30609.html发布于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