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huangp1489

国外汽车怎么评测,国外汽车怎么评测的

huangp1489 04-08 17
国外汽车怎么评测,国外汽车怎么评测的摘要: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同一款车,进口车跟合资车在汽车品质上的差别有多大?差别在哪里?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你要说差距那就要分成很多种类,围绕电动...
  1.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
  2. 同一款车,进口车跟合资车在汽车品质上的差别有多大?差别在哪里?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

你要说差距那就要分成很多种类,围绕电动车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很多,例如渠道,认知度,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等。

国内的电动车跟国外的电动车差别主要还是技术方面,电动车三大要素,电池电机电控,电池技术方面国内就宁德时代,比亚迪领军,以特斯拉为例,他所拥有的电池技术一开始就是国内模仿解析的重点,电控方面就主要看互联网技术,这点国内成熟的时候也不会差,电机技术主流的就那几种,也大差不离。重点还是电池容量密度问题

说起新能源汽车来说都不陌生,新能源汽车这两年在国内遍地开发,可谓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啊,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也让过内新能源汽车车企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对于过呢电动汽车与过外电动汽车来说差距在哪呢?

国外汽车怎么评测,国外汽车怎么评测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新能源汽车的差距上面,首先是在电池的管理技术上面,现在国内能够自主研发BMS管理技术的车企还是少之又少。

以国内新能源做的比较好的比亚迪为例,比亚迪BMS只是掌控管理着了100多个电池,而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控制着8000多个电池,其中不包含其他的功能

其次在电池技术上面,与国外电动汽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目前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40Wh/kg,2019年将推出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80kWh/kg以上的NCM811电池,并***在2020年之前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

国外汽车怎么评测,国外汽车怎么评测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松下作为众所周知的圆柱形电池领跑者,其NCA材料18650电池最高单体能量密度已达到250Wh/kg,21700圆柱形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40Wh/kg,在电池上面相差一代左右的差距。

其次在车里的调校上面,基本上国外电动汽车有自有的电动汽车平台,而国内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的话,只有区区几家,基本上还都是套用燃油车的平台。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中间的差距也是在缩小。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国外汽车怎么评测,国外汽车怎么评测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内和国外的电动汽车主要差距还是技术!

电动车的技术差异还是动力蓄电池上!

国内电池:最好的续航里程能达到300~500公里

但是许多在用电动汽车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的数据远低。

而国外比如日本丰田在2014年就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丰田Mirai 一次满电能跑750公里,实测距离!

其实,中国市场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是在特斯拉共享电池技术后。

不论国内国外,动力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在电池技术共享之后,新能源充电汽车也就没太大的技术难题,换句话说就是意味着只要你有钱有实力,制造出一辆充电汽车就是分分钟的事,

这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的原因,因为动力问题共享了,其他的就并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而且特别是国内那些在汽车行业打造了十几年,已经有了丰厚的底蕴和经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制造一款新能源充电汽车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不过国内比国外还是有些优点的:

1.价格:一台特斯拉Model X 顶三台国产顶级电动汽车

你好,我是合众君,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问题,以下为我从事汽车行业五年的个人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国外比国内较早注重电动车的发展,对于未来汽车生活有一定的展望。他们发现汽油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燃油车的供应需求,纷纷明确燃油车退出时间。于是有了政策的激励,很多国外车企疯狂研究新能源车型,所以国外电动车有一定的技术积淀,电池、电机和电控都很先进,且质量相对比较稳定。

而国内电动车的发展相对较晚,很多自主电动车都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部件,想要一台质量相对较好、续航里程很能满足需求的电动车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贵出不少。且全国还不能普及充电设备,在中小城市无法享受地补,充电设备较少,中小城市的居民购买的欲望不高。


个人认为,从政策角度来说,首先国外推行节能减排环保概念比我国要早,技术起步早。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差距

1电池领域:续航能力,安全性,电池充电时间,电池的轻便性。

2普及充电领域:充电桩的覆盖,维护,人员搭配

3维修保养领域:电动车市场维修保养店少,专业维修人员匮乏。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度不够。

随着我国对电动能源车扶持力度加大,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动能源技术会蓬勃发展。

同一款车,进口车合资车在汽车品质上的差别有多大?差别在哪里?

被邀请回答。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类问题,喜欢可以点击加关注。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强,国内买小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那么很多有钱人,或者有这方面需要的人就会考虑换一台好车

一般来说,进口车,顾明思议就是该车从国外进口来的,通过海关运过来的。基本上可以这样讲,这个车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国外生产制造的。大部分是,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零部件、动力总成、镜像系统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就算在国内生产,也不是用的国内的技术,是国外在中国建厂房。比如加拿大的麦格纳集团、日本爱三汽车零部件等。这些转为德国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车生产零部件。

进口车一般跟[_a***_]挂钩,因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都是好的东西,品质好。而很多合资车,就易出现简配的情况。比如内饰的一些简配,发动机、一些轮毂尺寸中控大屏、车灯等。

因为纯进口车,需要更高的税收,所以费用远比同款合资车要来得贵。

不过现在买合资车的人还是很多,进口车的少说,而且很多外国造车企业,都在迎合中国的人民需求,比如进行国产,比如宝马X3、宝马3系、特斯拉 model3、奔驰GLC等。

这里要说一句,其实现在国内的很多车也不错,大家也可以支持国产、支持国家企业。更多资讯大家可以上懂车帝app,那个上面车型、价格、销售商都有的。

其实现在更多车型都已经国产。更多豪华品牌进驻,让价格都有所降低。但是合资国产之后,在品质方面还是有些区别。当然,这也要看品牌商的良心。首先我们都很清楚,国产后的奔驰质量有很大下降,奔驰E级铝换钢,断轴,都是常说的问题。但是宝马相对而言就品质很好,和进口版本差距不大。所以说,究竟差距大不大,还是要分品牌。

普通的丰田本田和大众。丰田更多的是全球车型,在国内没有的可靠性比较好。但是本田针对中国市场有很多特殊的***车型,比如凌派,冠道。很符合国人的需求,但是在品质方面的管控就没有很严格,只是刚刚符合国内标准的及格线。大众和本田在国内的车型。对于漆面材质和结构都有减配,相比美国版要差一些。安全性也有所降低。

其次就是很多排量大,价格高的车型,国内比较少,都才用进口渠道。

汽车知识纯干货,车价透明不忽悠,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旋转的方向盘

归根结底一句话:我国的汽车工业还属于发展阶段,跟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尽管这个差距正在减小但仍达不到工业强国水准。因此,支持国产化工业强大是我们都愿意看到的,但是目前仍需努力,就如同“问题”一样,国人还是潜意识的认为纯进口车更好,而一但我国工业化有美日德的水准你就不这么觉得了。

记得一位汽车行业内的工程师说过一句话:我国汽车制造过程中一个常用的轴承我们都不能单独造出来(工业强国标准)。这句话从侧面就能看出我们有能力造但是造不好,造的不NB,达不到优秀的标准。也反应出我国汽车行业在尖端工业科技和精密零部件制造中确实存在短板。而另外一句话也印证了我国仍需要一段时间的追赶,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基本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准”,纵观全球各个国家只要是汽车强国它的工业化高度都不会低。有人说新能源可以让我国汽车弯道超车,是的有这么个可能,但是它并不能让我国的工业化水准弯道超车。

纯进口车和合资车差别在各个方面,从车辆大件到内饰做工再到外观,都会有差异。虽然合资车会用车企的技术和平台及装配工艺也包括很多零部件的制造,也有车企提供技术及同样的设备制造厂商提供设备,但是在整车的***、装配、工人素质、技术及经验上还是多少有差异。这里不是贬低谁或者抬高谁,也并不是所有国内产的都不如进口产的,只是整体评价存在差异。很明显的例子也是看的见的就是出自同平台的雷克萨斯和丰田;进口奥迪和国产奥迪;进口宝马和国产宝马。

纯进口是原汁原味,是达到国际标准才会出口(有些适应本土需要微改)。而国产后几乎所有车型和核心部件都会进行“水土化”改变或者***。小到普通零配件需要使用国产企业的,大到发动机制造、技术应用和***要适合国内燃油及排放,尺寸改变、系统简配、安全配置国产化等等都是常事。而把汽车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合资”只是具备了外企的技术,其余仍是国产化,这就是以技术换市场,因为合资车企也拯救了一大批汽车零配件周边国产企业。
当然纯进口车不是谁的都好,有的汽车工业水平还不如我国的就不要想了,甚至在家用车领域不适合我国水土的也不要想了。人花自己的钱都是想买更好的,而有的人就是这样看不起不如自己的又***装看不见比自己优秀的。而进口车贵完全是因为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税点高来保护国企,而对于免税自由贸易国家来说它不贵。

同一款车进口版本与合资版本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的,但更多体现在一些细节、以及对品质的控制上,这里面更多牵扯到技术工人的装配水平、对施工标准的理解是否足够通透,其次国产化后必然存在一部分零部件本土化;这就存在一个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车辆国产后之所以小毛病多、与供应链条脱不了干系!

客观来说咱们国内汽车市场几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五大车系对咱们的市场极为重视,所以从硬件水平来看、咱们很多合资车厂可以算是最好的,就比如沈阳的华晨宝马车间远比德国本土的厂子更先进,所以我们在硬件角度上已经具备造出不输进口车品质的产品了,所以合资车普遍不如进口车品质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监管、以及流程标准上,以及本地零部件供应商的品质差异!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很多朋友都知道合资车内的异味很难在短时间消散掉、而进口车通常在6、7天之内即可消散,为啥?实际上这更多是因为咱们的标准低、相关单位的监管力度也不够,车内装潢少不了甲醛及其它有害的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多少算合理、而多少又算不合理?这就是差异的本质,如果我们的标准顶的低、那么各种有害物质残留就高,消散的周期就很长,进口车因为在国外工厂生产、相关标准更加严格!

拿鄙人的进口Q50来说,车内气味5、6天几乎散掉,而合资版本经过三个多月车内味道依然明显;当然话不能说的太绝对,如今咱们的标准也是在不断提高、很多合资车在对有害物质的控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沃尔沃虽然么也已经国产化,但车内异味消散的就非常迅速、丝毫不比进口车差,奔驰、宝马合资版本也可以,唯一异味比较大的就是奥迪(只是实话实说);其实挺无奈的,现在几大车系都实行了全球一体化质量标准,可为什么依然有不符合标准的零部件流入市场呢?或许标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标准的严格执行

把合资车品质不好的所有责任都推给本土供应商显然是不客观的,从某种角度上看、供应商的饭碗也不好端;很多车企***购零部件时、会逐年压低价格(一般在5.%-10%),而没有任何理由;比如某车刚完成国产化,第一年某零件的***购价是50元、第二年价格就降低到47.5元、第三年降低至45元,依次递减;众所周知工厂最不好做、工业制品的利润真是不大,所以面对主机厂逐年压低的价格,本土供应商该何去何从?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价格压到47.5元了、没利润了咋办?好办、降低成本就可以继续压榨出利润!

降低成本换个说法就是偷工减料,这就是为什么零部件一旦本土化后、品质就出问题,并不是咱们的本土供应商没有加工出高标准零件的能力、只是为了生存没办法,所以咱们的工业产业链上存在很多不合理、而本土供应商的地位也尴尬,接受继续合作、不接受会立刻被换掉,接受低价的同行一把一把的、多低的价格都有人做,所以表面上看合情合理、而实际上则消耗了品质、透支了口碑,比如当年合资翼虎的羊角为什么总出问题,国产翼虎的羊角与进口版本的还要粗壮、为什么强度方面就存在问题?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klw.com/post/15254.html发布于 04-08

阅读
分享